首页 >> 风起代北 >> 风起代北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军统之特工之王 我是元首我怕谁? 三国:开局融合了李存孝 晚明 重生之民国元帅 三国:开局收服太后 我的东北军 大唐的皇室弃子 梦幻抗日 王牌试飞员 
风起代北 斩尽江南百万 -  风起代北全文阅读 -  风起代北txt下载 -  风起代北最新章节

第93章 赢得身前身后名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建康城东傍钟山,南枕秦淮,西倚大江,北临后湖。

汉相诸葛孔明称建康城“秣陵地形,钟山龙蟠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”

但实际上,刘禹锡诗“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”更加贴切。

纵观历史,以南京为都者,除大明外俱为割据政权,由此可见,金陵王气并不浓郁。

魏王兵进辽西之际,晋朝太保谢安自新城返回建康。

淝水之战,晋军大破秦军,陈郡谢氏声望达到顶峰,执掌国柄的谢安采用了“门户均衡”的执政方针,门阀政治步入极盛。

但很显然,谢安的执政方针不合年轻皇帝的心意,司马曜要的不是门户均衡,而是重振皇权,于是二人渐生嫌隙。

谢安高风亮节,为避免朝廷内部倾轧,主动上书出镇广陵,救援秦王苻坚,此言正合司马曜之意,又怎会不允。

当然,晋军最终没有救援苻坚。

淝水之战后,都督十五州军事的谢安任命谢玄为帅,都督北伐,晋朝收复大片故土,不过北伐的势头并没能持续下去,北府猛将刘牢之,大将檀玄先后兵败。

两场兵败,谈不上伤筋动骨,但却令晋室北伐中原的胆气为之一夺,皇帝颇有微词,自晋室偏安江左以来,朝廷已经无数次倒在北伐路上,再有,北伐军兵力远逊于北方群雄,征战经年,已成疲兵。

朝臣皆认为军队征战已久,应当设置戍守边关,休兵养息,当此时,谢安从众意,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,并召其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,委任谢玄为督察。

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,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、沛县之敌对峙,令二人固守城池,待来年涨水,东西夹攻。

朝廷有谢安背书,谢玄等主张北伐的将领只得从命,持续一年的北伐落下帷幕。

七月,谢安有疾求还,诏许之!

或许是察觉到了生命的流逝,谢安一路遍赏山水,至建康城下,已一月矣。

谢安返京,皇帝遣侍中王雅迎接,二人同乘轺车,过石头城,复行数里,

车驾停留下来。

乘舆之内,谢安带着一股洒脱之气,笑问道:“到何处了?”

“回谢公,是西州门”王雅掀起车帘,城门上方“西州门”三个幽幽大字映入眼帘。

谢安闻言,长叹一声,掀起车帘,仰望长空,思潮起伏,他一生的功业,便是从西州门开始。

想他少年之时,逸情山水,吟诗咏文,高卧东山,累召不赴,时人戏言“安石不出,将如苍生何”。

中年之时,为家族计,出仕朝廷。

仕晋至今,已有二十六载。

二十六年,朝局时常变幻莫测,先是桓温专权,擅自废立,而后又欲篡位……幸好,桓温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晋室得以存续。

权臣桓温病逝,又逢百万秦军南下,当是时,他强壮镇定,内安朝野之心,外筹御敌之策,击破秦国,百万秦军如山之崩,如冰消融。

秦之疆土,分崩离析。

不曾想,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,阻止桓温篡位的谢安最终超过了桓温。

“天意如此,西州门始、西州门终,也好!”心中轻轻一语。

念头通达,谢安淡然说道:“昔年桓温专权,吾常惧不能保全己身。

一日,吾梦乘桓温车舆行十六里,见一白鸡而止。

今日吾始知其意:乘温舆者,代其位也。十六里,止今十六年矣。

白鸡主酉,而今太岁在酉,看来,我的病不会痊愈了!”

对于生死之事,谢安表现的相当淡然,其人,不愧为江左风流宰相。

关中良相唯王猛,天下苍生望谢安,名副其实。

自然,王雅也是清楚,谢安之言是说给禁内的皇帝,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,永远不会让敌国失望。

……

江南的秋,不带萧瑟之感,不见肃杀、枯竭之态,遍地都是时光错乱的假象。

车马越过秦淮河上的朱雀桥,一向淡然的谢安不再淡然,走下车舆四处欣赏美景,朱雀桥装饰著两只铜雀的重楼,正是他昔日所建。

乌衣巷算不上富丽堂皇,青砖小瓦,回廊挂落,一栋栋建筑起伏有序,巷中的燕子,叽叽喳喳,飞入高门士族的堂前。

江南的琼楼玉阁,舞榭歌台,都集中在秦淮河,但偏偏,乌衣巷不受丝毫影响。

却是奇景!

“沉疴日重,吾命不久矣!”游览一圈,谢安回到谢府后院,望着夕阳下飘落的枫叶,叹息一声。

他的一生,表面寄情于山水、其实一直心系苍生,至于今时弥留之际,仍不忘朝廷。

依谢安看,晋室内部隐患重重。

皇帝司马曜、会稽王司马道子欲重振皇权,本是应有之事,但他二人锋芒太露、行事毫无章法,不能不令人担忧。

自朝廷衣冠南渡以来,士族轮流把持朝政的规则便已定下,以中宗、肃宗英明神武尚不能改变这一朝局,何况二孺子。

再者,朝局又岂能轻动,动必生乱。

谢安有预感,自已一死,苦心维护的门阀政治将会不可避免的走上下坡路。

门阀政治一旦走下坡路,禁中皇帝、荆江强藩、江北流民三方便会为攫取权力展开斗争。

先说荆江强藩,荆江强藩的格局形成于衣冠南渡时期,为了应对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,晋室在荆襄地区屯驻重兵十数万,以重臣出镇。

以致于当时有言“方伯之任,莫重于荆、徐,荆州为国西门,刺史常都督七八州,势力雄强,分天下半。”

掌握此等重镇,必然成为权臣,自王敦始,荆州刺史十一人,出了六任权臣,王敦、桓温更是凭借上游方镇之力,势倾朝廷,行谋朝篡位之事。

如今荆、江、豫三州,掌握在龙亢桓氏手中,若是皇帝行事有差池,只恐又是一场“荆扬之争”。

对于江北流民,谢安更是忧心忡忡,朝廷一边以江北流民组建北府兵,抗衡荆江强藩,一边又对江北流民严防死守,生怕再来个“苏峻、祖约之乱”。

殊不知,朝廷如此作法已是失了根本,江北的兵马又岂是台省一指诏书可以摆平。

若有一日,江北次等士族、寒人掌权,只怕皇帝、高门士族都难以存续。

……

丁酉,太保谢安薨,时年六十六岁,诏加殊礼,如大司马桓温故事。

纵观谢安传奇的一生,足可谓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身前身后名”。

喜欢风起代北请大家收藏:(m.265xs.com)风起代北265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 星辰变 少帅你老婆又跑了 抱歉,我夫人脑子有坑 放开那个女巫 然哥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私密保姆 在生存游戏做锦鲤 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 软刺 他会不会去跳江? 伪装名媛 刺青 不忆江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