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嘉靖帝 >> 嘉靖帝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 军统之特工之王 我是元首我怕谁? 三国:开局融合了李存孝 晚明 重生之民国元帅 三国:开局收服太后 我的东北军 我在大唐当仙君 王牌试飞员 隋唐:从宋阀开始 
嘉靖帝 翡翠辣白菜 -  嘉靖帝全文阅读 -  嘉靖帝txt下载 -  嘉靖帝最新章节

第73章 亭下臧否辩濮议(一)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南国之仲秋,没有秋高气爽的凉意,仍旧残留几分暑气。

兴府内官蜂拥而入,将茶盘、檀香炉子、瓜果,尽数搬到了中正斋外的凉亭里,便纷纷退了出去。

只留袁宗皋、余珊、朱厚熜、黄锦四人,于凉亭飞轩之内。

正所谓:秋风万里动,日暮黄云高。

余珊与袁宗皋并肩立在凉亭依栏之前、飞檐铜兽之下。

秋风卷动兽口中的小铃。

萧瑟之音,漫卷开来。

斜刺里,朱厚熜在浓浓秋意里,不禁陷入沉凝之中。

何为濮议之争?

却说,赵宋时,宋仁宗无子嗣,英宗以旁支的身份,入继大统。

当是时,英宗生父为濮安懿王。

治平二年,英宗把已故濮王的名分问题,交给礼官和侍制以上的朝臣去讨论,从此拉开了濮议之争的序幕。

按照儒家礼制,帝王由旁支入继大统,就应该以先皇为父,而不能再称本生父母,为父母。但是,血浓于水,在位于九五之尊之后,首先想到的乃是加封自己的父母。

是以,封号之争在所难免。

受儒家思想影响,赵宋群臣,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。

一派主张英宗应称濮王为皇伯,“为人后者为之子,不得顾私亲”;而另一派主张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考,“出继之子,对所继所生皆称父母。”

英宗亲政仅半个月,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,庭论英宗生父的名分。

当时仁宗逝世已有十四个月,英宗用缓兵之谋,等过了仁宗大祥,也就是待到满二十四个月再议,这显然是英宗为了减少追封的阻力而做出的姿态。

治平二年四月九日,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,于是,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,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。

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八个月个月的论战,这就是赵宋史上有名的“濮议”之争。

昔年,随袁先生读到“濮议之争”时,朱厚熜便觉的颇有几分不可思议。

前朝赵宋,于外,北有契丹人虎视眈眈,西有党项人伺机而动;于内,朋党之争不绝,“三冗”缠身,可谓是内忧外患。

值此内忧外患之局势,满朝朱紫,居庙堂之高远,却因这所谓的“濮议”,一争便是近乎两年之久,何其可笑。

又何其可悲?

然而自得智脑之后,待他知晓了“大礼议之争”时,满心的不可思议之外,更多了几分无名怒意!

朱家江山,要亡于百五十年后,而上至皇帝,下至群臣,却因所谓“大礼议”,一争便是三年,何其荒唐!

凉亭里,一番寒暄过后,余珊端坐石椅,背脊挺的笔直,眉目之间一丝不苟,眼眸里却有几分探究之意。

“听闻世子与仲德兄,欲臧否赵宋濮议之争,却不知世子从濮议之论里,可有所得?”

此时,朱厚熜正是愤懑盈胸,听闻竹城先生之问,浓眉一轩,道:“不怕先生笑话,我在濮议之争里,只看到了荒唐二字。”

清癯的脸上浮露出一抹笑意,余珊与袁宗皋二人悠然自得,推杯换盏,旋即目光齐齐落在朱厚熜身上,笑道。

“哦?且说来听听。”

朱厚熜当即拱手,凝眉开言道:“北宋立国伊始,于外,幽蓟十六州落于契丹人之手,北方屏障顿失,边患不绝。宋仁宗时期,宝元元年,河西走廊的党项人李元昊,称帝立国,至此可谓是边防尽坏。

于内,朋党之争不绝,冗兵冗员冗费,所谓三冗,困扰满朝朱紫而不能决。值此内忧外患之际,这濮议之争,却旷日持久,争了近两年。损耗国力,而徒劳无功,岂不是荒唐。”

言罢,朱厚熜目光灼灼,直视余珊,心中却不免多了几分忐忑,更添许多期翼。

他不禁想起,昔日在张集孙府竹楼之前,这位竹城先生,醉饮痛斥皇明之十弊的场景。

心中忐忑,是唯恐竹城先生如智脑之上的满朝朱紫一般,眼光局限于朝堂之争,忘却了皇明十弊的豪言,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“同流合污”。

期待的,同样是因其胸中豪言,期待竹城先生能摒弃这些礼法之争,而放眼于天下。

出言之时,朱厚熜便在心中暗想:倘若竹城先生亦觉濮议之争荒唐,则日后践祚,足可依为心腹,不必再假手于张璁、席书等辈。

可倘若连竹城先生,亦觉得濮议之争乃是正理,那便足可见礼法之重,如若泰山之不可越也!

那么,他践祚之后,仍旧是路漫漫其修远兮,道阻且长。

满含期待的看着余珊,但见余珊与袁宗皋相视一笑,抚须笑道:“前朝濮议之争,乃是题中应有之义,不过世子能说出荒唐二字,也算是难能可贵了。”

石案之策,朱厚熜闻言,心中长吁一口气。

听闻余珊言“题中应有之义”时,朱厚熜委实是满心沉重,失望盈胸。可待得余珊说“荒唐”二字难能可贵时,一股前所未有的惊喜,陡然间自心底升腾而起。

心中,是蓦然间多了一种“吾道不孤”的感触。。。日后,竹城先生,可大用也!

便在此时,余珊笑饮琼浆。

酌了一口寒潭春,正色道:“濮议之争是北宋英宗朝,围绕着对其生父濮王赵允让能否称亲,而掀起的一场朝堂之大争。上至皇帝,下至朝臣,乃至太后,俱都牵扯其中,英宗皇帝在位短短五年里,濮议之论,可谓是贯穿始终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喜欢嘉靖帝请大家收藏:(m.265xs.com)嘉靖帝265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 星辰变 少帅你老婆又跑了 抱歉,我夫人脑子有坑 放开那个女巫 然哥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私密保姆 在生存游戏做锦鲤 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 软刺 他会不会去跳江? 伪装名媛 刺青 不忆江南